当前位置: 建筑天下建筑工程考试频道安全工程师考试考前复习管理知识《安全生产管理》复习要点(第二章)

《安全生产管理》复习要点(第二章)

建筑天下| http://www.667e.com |08-25 20:14:00| 管理知识|人气:756

《安全生产管理》复习要点(第二章),安全工程师考试真题,安全工程师考试试题,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第一节  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了解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目的和意义;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必要性 
《安全生产法》第四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核心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五同时”,就是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其内容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纵向方面,各级人员(从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到一般职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横向方面,各职能部门(如安全、设备、技术、生产、基建、人事、财务、设计、档案、培训、宣传等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熟悉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
三、掌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其职责为: 
(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2.生产经营单位其他负责人 
生产经营单位其他负责人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助主要负责人搞好安全生产工作。 
3.生产经营单位职能管理机构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 
职能管理机构负责人按照本机构的职责,组织有关工作人员做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对本机构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职能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在本人职责范围内做好有关安全生产工作。 
4.班组长 
班组安全生产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班组长全面负责本班组的安全生产,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直接执行者。贯彻执行本单位对安全生产的规定和要求,督促本班组的工人遵守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切实做到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遵守劳动纪律。 
5.岗位工人 
岗位工人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岗位工人要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遵守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和安全操作规程,不违章作业,遵守劳动纪律。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门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书的,方可上岗作业。
第二节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组织管理
一、了解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要求;
  二、熟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设置要求。
第三节  安全生产投入
一、了解安全生产投入的要求;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安排适当的资金,用于改善安全设施,更新安全技术装备、器材、仪器、仪表以及其他安全生产投入,以保证生产经营单位达到法律、法规、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安全生产投入资金具体由谁来保证,应根据企业的性质而定。一般说来,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等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董事会予以保证;一般国有企业由厂长或者经理予以保证;个体工商户等个体经济组织由投资人予以保证。上述保证人承担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而导致事故后果的法律责任。 
安全生产投入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1)建设安全技术措施工程,如防火工程、通风工程等。 
(2)增设新安全设备、器材、装备、仪器、仪表等以及这些安全设备的日常维护。 
(3)重大安全生产课题的研究。 
(4)按照国家标准为职工配备劳动保护用品。 
(5)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6)其他有关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费用,如用于制定及落实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
二、熟悉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原则;
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原则 
1)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则。 
(2)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的原则。 
(3)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的原则。 
(4)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四)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方法
三、熟悉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内容;
计划内容 
编制措施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单位和工作场所。 
(2)措施名称。 
(3)措施内容与目的。 
(4)经费预算及来源。 
(5)负责设计、施工单位及负责人。 
(6)措施使用方法及预期效果。 
四、掌握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方法。
四)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方法 
1.编制时 间 
年度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与同年度的生产、技术、财务、供销等计划同时编制。 
2.计划内容 
编制措施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单位和工作场所。 
(2)措施名称。 
(3)措施内容与目的。 
(4)经费预算及来源。 
(5)负责设计、施工单位及负责人。 
(6)措施使用方法及预期效果。 
3.编制计划的布置 
企业领导应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向下属单位或职能部门提出具体要求,进行编制计划布置。 

4.计划项目的确定与编制 
下属单位确定本单位的安全技术措施计划项目,并编制具体的计划和方案,经群众讨论后,送上级安全部门审查。 
5.计划的审批 
安全部门将上报计划进行审查、平衡、汇总后,再由安全、技术、计划部门联合会审,并确定计划项目,明确设计施工部门、负责人、完成期限,成文后报厂总工程师审批。 
6.计划的下达 
厂长根据总工程师的意见,召集有关部门和下属单位负责人审查、核定计划。根据审查、核定结果,与生产计划同时下达到有关部门贯彻执行。 
(五)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实施验收 
已完成的计划项目要按规定组织竣工验收。交工验收时一般应注意:所有材料、成品等必须经检验部门检验;外购设备必须有质量证明书;负责单位应向安全技术部门填报交工验收单,由安全技术部门组织有关单位验收;验收合格后,由负责单位持交工验收单向计划部门报完工,并办理财务结算手续;使用单位应建立台账,按《劳动保护设施管理制度》进行维护管理。 
第四节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一、了解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要求;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基本要求 
《安全生产法》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做出了明确规定: 
第二十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第二十二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第二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特种作业人员的范围由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 
第三十六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第五十条规定:“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掌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对象和内容;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对象和内容 
(一)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教育培训 
1.基本要求 
(1)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必须进行安全资格培训,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 
(2)其他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生产培训。 
(3)所有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年应进行安全生产再培训。 
2.培训的主要内容 
(1)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及有关行业的规章、规程、规范和标准。 
(2)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方法与安全生产技术,有关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专业知识。 
(3)重大事故防范、应急救援措施及调查处理方法,重大危险源管理与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原则。 
(4)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5)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3.培训时 间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培训时 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 间不得少于16学时。 
其他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时 间不得少于24学时;每年再培训时 间不得少于8学时。 
4.再培训的主要内容 
再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本领,包括: 
(1)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和政策。 
(2)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知识。 
(3)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4)典型事故案例。 
于谷顺主讲 
(二)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 
1.基本要求 
(1)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进行安全资格培训,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后并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 
(2)其他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生产培训; 
(3)所有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每年应进行安全生产再培训。 
2.培训的主要内容 
(1)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及有关行业的规章、规程、规范和标准;

(2)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劳动卫生知识和安全文化知识,有关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专业知识; 
(3)工伤保险的政策、法律、法规。 
(4)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及调查处理方法。 
(5)事故现场勘验技术以及应急处理措施。 
(6)重大危险源管理与应急救援预案编制。 
(7)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8)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3.培训时 间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时 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 间不得少于16学时。 
其他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时 间不得少于24学时;每年再培训时 间不得少于8学时。 
4.再培训的主要内容 
再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本领,包括: 
(1)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和政策。 
(2)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知识。 
(3)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4)典型事故案例。 
(三)对生产经营单位其他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1.生产经营单位其他从业人员 
生产经营单位其他从业人员(简称“从业人员”)是指除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外,该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所有人员,包括其他负责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各岗位的工人,以及临时聘用的人员。 
2.新从业人员 
对新从业人员应进行厂(矿)、车间(工段、区、队)、班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1)厂(矿)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劳动纪律;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关事故案例等。 
(2)车间(工段、区、队)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本车间(工段、区、队)安全生产状况和规章制度;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事故案例等。 
(3)班组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生产设备、安全装置、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事故案例等。 
新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时 间不得少于24学时,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和岗位,新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时 间不得少于48学时。 
3.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 
从业人员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进行相应的车间(工段、区、队)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企业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对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单位要确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和全员培训的目标,对在岗的从业人员应进行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其内容主要是:安全生产新知识、新技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事故案例等。 
(四)特种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特种作业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尤其对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 
特种作业的范围包括: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登高架设作业,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压力容器作业,制冷作业,爆破作业,矿山通风作业,矿山排水作业,矿山安全检查作业,矿山提升运输作业,采掘(剥)作业,矿山救护作业,危险物品作业,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其他的作业。 
特种作业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和操作技能的教育培训,增强其安全生产意识,获得证书后方可上岗。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实行全国统一培训大纲、统一考核教材、统一证件的制度。2002年10月,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布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及考核标准:通用部分》。该大纲与标准内容涉及电工作业人员、金属焊接与切割作业人员、电梯驾驶员、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人员、起重机司机、起重司索指挥业人员、制冷与空调作业人员、登高架设作业人员8个工种,作为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包括安全技术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以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为主。《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由国家统一印制,地、市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签发,全国通用。离开特种作业岗位达6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者,每两年进行一次复审。连续从事本工种10年以上的,经用人单位进行知识更新教育后,每4年复审1次。复审的内容包括:健康检查,违章记录,安全新知识和事故案例教育,本工种安全知识考试。未按期复审或复审不合格者,其操作证自行失效。 
三、掌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形式和方法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形式和方法 
安全教育培训方法与一般教学方法一样,多种多样,各有特点。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灵活选择。安全教育可采用讲授法、实际操作演练法、案例研讨法、读书指导法、宣传娱乐法等。

经常性安全培训教育的形式有:每天的班前班后会上说明安全注意事项,安全活动日,安全生产会议,各类安全生产业务培训班,事故现场会,张贴安全生产招贴画、宣传标语及标志,安全文化知识竞赛等。 
    第五节  建设项目“三同时”
一、了解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法律依据;
建设项目“三同时”的主要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六章第五十三条明确要求:“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六条规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二、掌握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内容。
建设项目“三同时”的定义和内容 
(一)建设项目“三同时”的定义 
建设项目“三同时”是指生产性基本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确保建设项目竣工投产后,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建设项目“三同时”的要求是针对我国境内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引进的建设项目,包括在我国境内建设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的建设项目。 
(二)建设项目“三同时”的内容 
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的实施,要求从项目的论证到设计、施工、竣工验收都应按“三同时”的规定进行审查验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可行性研究 
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实施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对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建设单位自主选择并委托本建设项目设计单位以外的、有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资格的单位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 
(1)大中型或限额以上的建设项目。 
(2)火灾危险性生产类别为甲类的建设项目。 
(3)爆炸危险场所等级为特别危险场所和高度危险场所的建设项目。 
(4)大量生产或使用i级、ⅱ级危害程度的职业性接触毒物的建设项目。 
(5)大量生产或使用石棉粉料或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粉料的建设项目。 
(6)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确认的其他危险、危害因素大的建设项目。 
2.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是说明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指标、总图运输、工艺、建筑、采暖通风、给排水、供电、仪表、设备、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投资概算等设计意图的技术文件(含图纸),我国对初步设计的深度有详细规定。 
设计单位在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时,应严格遵守我国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法规、标准,同时编制《劳动安全卫生专篇》,并应依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的批复,完善初步设计。 
《劳动安全卫生专篇》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依据;工程概述;建筑及场地布置;生产过程中职业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劳动安全卫生设计中采用的主要防范措施;劳动安全卫生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专用投资概算;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的主要结论;预期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3.施工 
建设单位对承担施工任务的单位提出落实“三同时”规定的具体要求,并负责提供必需的资料和条件。 
施工单位应对建设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的工程质量负责。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施工,确实做到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用,并确保工程质量。 
4.试生产 
建设单位在试生产设备调试阶段,应同时对劳动安全卫生设施进行调试和考核,对其效果做出评价;组织、进行劳动安全卫生培训教育,制定完整的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规章制度及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预案。 
建设单位在试生产运行正常后,建设项目预验收前,应自主选择、委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认可的单位进行劳动条件检测、危害程度分级和有关设备的安全卫生检测、检验,并将试运行中劳动安全卫生设备运行情况、措施的效果、检测检验数据、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写入劳动安全卫生验收专题报告,报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批。 
5.劳动安全卫生竣工验收 
建设单位在试生产阶段进行安全卫生检测检验,编制完成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验收专题报告后,报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批。 
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验收专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1)初步设计中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已按设计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投入使用的情况。 
(2)建设项目中特种设备已经由具有法定资格的单位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检验合格证书)的情况。 
(3)工作环境、劳动条件经测试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情况。 

(4)建设项目中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经现场检查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卫生规定和标准情况。 
(5)安全卫生管理机构设立情况,必要的检测仪器、设备配备情况,劳动安全卫生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建立情况,劳动安全卫生培训教育情况,特种作业人员经培训、考核情况,取得安全操作证的情况,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预案制定情况。 
小结:本讲讲述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法律依据,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内容、时 间和所要达到的要求。建设项目“三同时”的法律依据,概念和内容


第六节  安全生产检查
一、熟悉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
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 
1.定期安全生产检查 
定期安全生产检查一般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形式来实现的。检查周期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如次/年、次/季、次/月、次/周等。定期检查面广,有深度,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 
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则是采取个别的、日常的巡视方式来实现的。在施工(生产)过程中进行经常性的预防检查,能及时发现隐患,及时消除,保证施工(生产)正常进行。 
3.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安全生产检查 
由各级生产单位根据季节变化,按事故发生的规律对易发的潜在危险,突出重点进行季节检查,如冬季防冻保温、防火、防煤气中毒;夏季防暑降温、防汛、防雷电等检查。 
由于节假日(特别是重大节日,如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前后容易发生事故,因而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检查。 
4.专业(项)安全生产检查 
专项安全生产检查是对某个专项问题或在施工(生产)中存在的普遍性安全问题进行的单项定性检查。 
5.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 
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一般是由主管部门对下属各企业或生产单位进行的全面综合性检查,必要时可组织进行系统的安全性评价。 
6.不定期的职工代表巡视安全生产检查 
由企业或车间工会负责人组织有关专业技术特长的职工代表进行巡视安全生产检查。重点查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查单位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执行情况;工人安全生产权利的执行情况;查事故原因、隐患整改情况,对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此类检查可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促进职工劳动保护合法权利的维护。
二、掌握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及要求;
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 
安全检查对象的确定应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对于危险性大、易发事故、事故危害大的生产系统、部位、装置、设备等应加强检查。一般应重点检查:易造成重大损失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剧毒品、锅炉、压力容器、起重设备、运输设备、冶炼设备、电气设备、冲压机械、高处作业和本企业易发生工伤、火灾、爆炸等事故的设备、工种、场所及其作业人员;造成职业中毒或职业病的尘毒点及其作业人员;直接管理重要危险点和有害点的部门及其负责人。 
安全检查的内容包括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具体主要是查思想、查管理、查隐患、查整改、查事故处理。 
目前,对非矿山企业,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强制性检查的项目有: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高压医用氧舱、起重机、电梯、自动扶梯、施工升降机、简易升降机、防爆电器、厂内机动车辆、客运索道、游艺机及游乐设施等;作业场所的粉尘、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有毒物质的浓度等。对矿山企业要求强制性检查的项目有:矿井风量、风质、风速及井下温度、湿度、噪声;瓦斯、粉尘;矿山放射性物质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露天矿山边坡;尾矿坝;提升、运输、装载、通风、排水、瓦斯抽放、压缩空气和起重设备;各防爆电器、电器安全保护装置;矿灯、钢丝绳等;瓦斯、粉尘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仪器、仪表;自救器;救护设备;安全帽;防尘口罩或面罩;防护服、防护鞋;防噪声耳寨、耳罩。
三、掌握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及工作程序。
(一)检查方法 
1.常规检查 
常规检查是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通常是由安全管理人员作为检查工作的主体,到作业场所的现场,通过感观或辅助一定的简单工具、仪表等,对作业人员的行为、作业场所的环境条件、生产设备设施等进行的定性检查。安全检查人员通过这一手段,及时发现现场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纠正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常规检查完全依靠安全检查人员的经验和能力,检查的结果直接受安全检查人员个人素质的影响。因此,对安全检查人员个人素质的要求较高。 
2.安全检查表法 
为使检查工作更加规范,将个人的行为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减少到最小,常采用安全检查表法。 ? 
安全检查表(scl)是事先把系统加以剖析,列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确定检查项目,并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这种表就叫做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表是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和查明各种危险和隐患,监督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实施,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制止违章行为的一个有力工具。 
安全检查表应列举需查明的所有可能会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因素。每个检查表均需注明检查时 间、检查者、直接负责人等,以便分清责任。安全检查表的设计应做到系统、全面,检查项目应明确。

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主要依据: 
(1)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 
(2)国内外事故案例及本单位在安全管理及生产中的有关经验。 
(3)通过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都是安全检查表的内容。 
(4)新知识、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新法规和新标准。 
3.仪器检查法 
机器、设备内部的缺陷及作业环境条件的真实信息或定量数据,只能通过仪器检查法来进行定量化的检验与测量,才能发现不安全隐患,从而为后续整改提供信息。因此,必要时需要实施仪器检查。由于被检查的对象不同,检查所用的仪器和手段也不同。 
(二)安全生产检查的工作程序 
安全检查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安全检查准备 
(1)确定检查对象、目的、任务。 
(2)查阅、掌握有关法规、标准、规程的要求。 
(3)了解检查对象的工艺流程、生产情况、可能出现危险、危害的情况。 
(4)制定检查计划,安排检查内容、方法、步骤。 
(5)编写安全检查表或检查提纲。 
(6)准备必要的检测工具、仪器、书写表格或记录本。 
(7)挑选和训练检查人员并进行必要的分工等。 
2.实施安全检查 
实施安全检查就是通过访谈、查阅文件和记录、现场检查、仪器测量的方式获取信息。 
(1)访谈。通过与有关人员谈话来了解相关部门、岗位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 
(2)查阅文件和记录。检查设计文件、作业规程、安全措施、责任制度、操作规程等是否齐全,是否有效;查阅相应记录,判断上述文件是否被执行。 
(3)现场观察。到作业现场寻找不安全因素、事故隐患、事故征兆等。 
(4)仪器测量。利用一定的检测检验仪器设备,对在用的设施、设备、器材状况及作业环境条件等进行测量,以发现隐患。 
3.通过分析做出判断 
掌握情况(获得信息)之后,就要进行分析、判断和检验。可凭经验、技能进行分析、判断,必要时可以通过仪器检验得出正确结论。 
4.及时做出决定进行处理 
做出判断后,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采取措施的决定,即下达隐患整改意见和要求,包括要求进行信息的反馈。 
5.整改落实 
通过复查整改落实情况,获得整改效果的信息,以实现安全检查工作的闭环。
          
第七节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一、熟悉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
劳动防护用品种类很多,从劳动卫生学角度,通常按防护部位分类。
(1)头部防护用品。为防御头部不受外来物体打击和其他因素危害配备的个人防护装备,如一般防护帽、防尘帽、防水帽、安全帽、防寒帽、防静电帽、防高温帽、防电磁辐射帽、防昆虫帽等。
(2)呼吸器官防护用品。为防御有害气体、蒸气、粉尘、烟、雾由呼吸道吸人,或直接向使用者供氧或清净空气,保证尘、毒污染或缺氧环境中作业人员正常呼吸的防护用具,如防尘口罩(面具)、防毒口罩(面具)等。
(3)眼面部防护用品。预防烟雾、尘粒、金属火花和飞屑、热、电磁辐射、激光、化学飞溅等伤害眼睛或面部的个人防护用品,如焊接护目镜和面罩、炉窑护目镜和面罩以及防冲击眼护具等。
(4)听觉器官防护用品。能够防止过量的声能侵入外耳道,使人耳避免噪声的过度刺激,减少听力损失,预防由噪声对人身引起的不良影响的个体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防噪声头盔等。
(5)手部防护用品。保护手和手臂,供作业者劳动时戴用的手套(劳动防护手套),如一般防护手套、防水手套、防寒手套、防毒手套、防静电手套、防高温手套、防x射线手套、防酸碱手套、防油手套、防振手套、防切割手套、绝缘手套等。
(6)足部防护用品。防止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和能量损伤劳动者足部的护具,通常人们称劳动防护鞋,如防尘鞋、防水鞋、防寒鞋、防静电鞋、防高温鞋、防酸碱鞋、防油鞋、防烫脚鞋、防滑鞋、防刺穿鞋、电绝缘鞋、防振鞋等。
(7)躯干防护用品。即通常讲的防护服,如一般防护服、防水服、防寒服、防砸背心、防毒服、阻燃服、防静电服、防高温服、防电磁辐射服、耐酸碱服、防油服、水上救生衣、防昆虫服、防风沙服等。
(8)护肤用品。指用于防止皮肤(主要是面、手等外露部分)免受化学、物理等因素的危害的用品,如防毒、防腐、防射线、防油漆的护肤品等。
(9)防坠落用品。防止人体从高处坠落,通过绳带,将高处作业者的身体系接于固定物体上,或在作业场所的边沿下方张网,以防不慎坠落,如安全带、安全网等。
劳动防护用品也可按照用途分类。以防止伤亡事故为目的可分为:防坠落用品,防冲击用品,防触电用品,防机械外伤用品,防酸碱用品,耐油用品,防水用品,防寒用品;以预防职业病为目的可分为:防尘用品,防毒用品,防放射性用品,防热辐射用品,防噪声用品等。
二、熟悉劳动防护用品的选用原则及发放要求;
一)选用原则
1989年,我国颁布了《劳动防护用品选用的规则》(gbi.1651—1989)国家标准,为选用劳动防护用品提供了依据。正确选用优质的防护用品是保证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前提,选用的基本原则是:
(1)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选用。

(2)根据生产作业环境、劳动强度以及生产岗位接触有害因素的存在形式、性质、浓度(或强度)和防护用品的防护性能进行选用。
(3)穿戴要舒适方便,不影响工作。
(二)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要求
2000年,国家经贸委颁布了《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规定了国家工种分类目录中的116个典型工种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标准,根据不同工种和劳动条件发给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用人单位的具体责任为:
(1)用人单位应根据工作场所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按照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为从业人员免费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护品。不得以货币或其他物品替代应当配备的护品。
(2)用人单位应到定点经营单位或生产企业购买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护品必须具有“三证”,即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安全鉴定证。购买的护品须经本单位安全管理部门验收,并应按照护品的使用要求,在使用前对其防护功能进行必要的检查。
(3)用人单位应教育从业人员,按照护品的使用规则和防护要求正确使用护品。使职工做到“三会”:会检查护品的可靠性,会正确使用护品,会正确维护保养护品。用人单位应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4)用人单位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及时更换、报废过期和失效的护品。
(5)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护品的购买、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更换、报废等管理制度和使用档案,并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
三、掌握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一般要求是:
(1)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前应首先做一次外观检查。检查的目的是认定用品对有害因素防护效能的程度,用品外观有无缺陷或损坏,各部件组装是否严密,启动是否灵活等。
(2)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必须在其性能范围内,不得超极限使用;不得使用未经国家指定、经监测部门认可(国家标准)和检测还达不到标准的产品;不能随便代替,更不能以次充好。
(3)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四、熟悉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的法律依据;《安全生产法》第37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五、熟悉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及其安全标志标识。

《安全生产管理》复习要点(第二章)
本文Tags:安全工程师考试真题,安全工程师考试试题,安全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信息评论

   
发表评论须知:
·需要登录后才可发表评论
·发表的评论在人工审核后才会显示